首页 > 热点 > > 内容

资管新规重塑居民资产配置习惯 多元化趋势值得期待

发表时间:2023-08-14 09:28:55 来源:同花顺财经

记者陆慧婧

资管新规的出台不仅打破了刚性兑付、拉开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幕,也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理财习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年前,按照预期收益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很多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品种,而一些投向非标、房地产融资项目的信托产品在高净值人群中分外流行。如今,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增速放缓,更为公开透明的净值化产品——公募基金规模突飞猛进,成为大资管领域的“领头羊”。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居民资产配置有望进一步向资本市场转移,资产配置结构也将呈现更多元化的趋势。

居民资产配置有望更多元化

资管新规实施5年多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之前集中投向存款储蓄与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开始寻求多元化的配置方向。

嘉实基金直言,居民资产多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持续高企,积累了大量的超额储蓄。随着存款利率下调,存款或流向消费、投资等领域,呈现多元化态势。

“随着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居民理财的方式会愈发多元化。”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认同上述观点,“‘房住不炒’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银行存款利率又越来越低,投资者开始尝试配置股票基金、‘固收+’基金等公募产品来增厚收益,这有望成为未来财富管理的大趋势。”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通过对比海外投资者资产配置结构,展望了国内居民资产配置的走向。美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为70%,而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9年10月开展的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实物资产占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的80%,金融资产只占20%;实物资产主要由住房资产构成,占家庭总资产的59.1%。中国社科院2019年编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资产中43.5%为非金融资产,其中绝大部分是住房资产,占总资产的40%左右。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仍偏低。

刘亦千指出,当下,在低利率、刚性兑付被打破的背景下,居民财富搬家的趋势比较确定,储蓄流向金融资产的概率上升。但同时,近两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大,导致居民对于高风险产品的需求降低。“展望未来,在超额收益下降和费率降低的背景下,居民对ETF等指数化产品的需求在加大。从今年的情况看,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年内新成立了36只QDII基金(A/C份额合并统计,含联接基金),创历年发行新高,存量QDII基金也获得大量资金流入。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配置也将更加多元化。”

也有业内人士提到,居民投资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流向还是存款、理财。未来在全球市场环境转好后存款将会更多转向多元化的资管类产品。

大概率不会出现类似日本市场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注意到,日本在资产泡沫破灭后,大量居民从股票、地产中撤出自己的资金,转到现金和固收类产品中。

这一现象未来会不会也在中国上演?

嘉实基金认为中日情况不同,大概率不会完全复制。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持有大量股票和房地产资产的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受到严重损伤,经济急速下行,居民在高失业、低收入状态下,从物质欲望的扩张转向追求可持续的稳定生活。而我国目前的理财格局主要源自“资产荒”,而非“资产泡沫”破裂。

“过去几年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阶段性冲击,避险和观望情绪浓厚,存在一定的疤痕效应,居民在资产配置上趋于求稳,加杆杆动力也不足。但疤痕效应并非永久性状态。另一方面,‘资产荒’很大程度上是股市盈利预期偏弱所致,后期稳增长政策持续跟进,经济复苏态势向好,有较大空间破除资产荒,权益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嘉实基金判断。

刘亦千也认为,日本的经验值得参考,但中国与当年日本的情况并不一样。“中国居民的住房资产占比更高、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中国居民财富搬家的大趋势比较确定。在‘房住不炒’背景下,房地产投资的需求在降低,居民储蓄不会更多地流向地产市场。”

“中国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虽然近些年我国GDP的增速有所放缓,经济面临较为复杂的困境。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高频经济活动数据有边际改善的趋势,国内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犹存,经济发展并没有停滞,这些都是复苏的积极信号。”蒋睿也对中国市场未来走势持积极看法。

还有业内人士谈到,日本市场相对狭小,企业更多走外向型模式,且老龄化严重。而中国市场足够大、人口足够多,还有很多的空间和机会,这一趋势不太可能在中国上演。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